影响陶粒砂制粒的因素及控制方法,药物细粉的性质。亲水性物料可与粘合剂相互溶合凝集成颗粒,适宜用一步制粒机的制粒;疏水性药物在制粒时,因细粉间靠粘合剂粘结在一起,溶剂蒸发后就以固体架桥形式成为颗粒,所以疏水性药物制粒时选用适宜粘合剂比较重要。疏水性药物可以选用聚维酮K30的水溶液作粘合剂。
制粒机内物料量。陶粒砂设备制粒机内物料的多少对流化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物料较少,进入机内热空气从物料间的空隙排出,无法形成流化;虽增加物料,但量仍不足时,物料在机内不能形成有效的环状流化。粘合剂的喷雾速度。粘合剂的喷雾速度增大,粘合剂溶液尤其是高粘度的粘合剂溶液对物料的润湿能力和渗透能力增强,颗粒直径增大,脆性减少,而松密度和流动性几乎不变;喷雾速度降低,得到相反的结果。喷雾空气的压力。粘合剂的雾化常采用有气喷雾,雾化的程度是由喷嘴内喷雾空气量和粘合剂溶液量混合的比例来决定的,增加空气的比例即加大雾化压力,粘合剂的雾滴变小,制得的颗粒粒度也变小,而脆性增大,松密度和流动性几乎不变;降低雾化压力,颗粒粒度增大,但易产生少量大颗粒,需通过整粒解决。进风风量大小。进风风量过大,物料粉末被吹起,尤其是物料量较少和较轻的物料,从底部喷入的粘合剂无法与足够的药物细粉接触,从而延长制粒时间,同时造成底部物料为大颗粒,而被吹起的粉末制成颗粒的结果。进风温度。在颗粒形成过程中,提高进风温度,使粘合剂溶液蒸发速度加快,因而使粘合剂对粉末的润湿能力和渗透能力降低,制成的颗粒直径小,容易形成脆性颗粒,松密度和流动性减少;如果进风温度过高,则粘合剂在雾化时即被干燥,无法浸入物料颗粒内部,而不能成粒;在较低的温度下,粘合剂溶液蒸发较慢,颗粒的平均直径增大,堆密度也会增加,可以产生较硬颗粒,流动性较好。干燥时间和温度。颗粒制成后,停止喷入粘合剂,提高热空气的温度,以加快湿颗粒的干燥速度,缩短干燥时间,减少产生细粉的量,提高物料中颗粒的比例。
用一步制粒机制备陶粒砂颗粒,影响制粒效果的因素较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掌握最佳操作参数,才能制得较好的,适宜的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