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近几年出台一系列污泥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鼓励对于污泥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的处置,据了解,通过陶粒回转窑,用污泥生产建筑陶粒,成为了资源化利用的一条路径。
陶粒是为适应现代化建筑轻型化、高性能化需要而被世界各国普遍开发应用的新型混凝土轻骨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密度低、筒压强度高、孔隙率高,软化系数高、抗冻性良好、抗碱集料反应性的优异。由于陶粒密度小,内部多孔,形态、成分较均一且具一定强度和坚固性,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等多功能特点。它主要代替重量质砂石,可广泛应用于保温用轻集料、结构保温用轻集料和结构型轻集料,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我国已建和在建的陶粒生产线基本上都是以各类淤泥、粉煤灰、工业废弃物、尾矿渣等为主要基料,添配污泥等有机质烧制陶粒,这也成为陶粒制造工艺近年来发展的一大特点。该公司研发了利用污泥生产陶粒的窑内制粒陶粒生产线。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家敏介绍:“要生产合格的陶粒,关键是原料的化学成分,根据污泥的来源及其化学成分的变化,污泥干基加入量为原料配比的,不大于12%~15%为合适,换算成含水80%的污泥加入量为60%~75%。”据介绍,该公司处理1吨污泥成本150元,与陶粒的售价持平。公司收入来源是产品售价加上污泥处置费,还是可以盈利的。公司研发的生产设备能耗比目前国产陶粒设备节能约30%,其窑尾废气的排放温度设计为160℃,实际运行排放温度约为 120℃。
目前国内制造陶粒的设备烟气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除个别上规模(年产5万立方米)的生产线采用除尘脱硫技术外,绝大部分小型陶粒生产线均没有烟气除尘脱硫装置,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27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指出,“限制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人造轻集料(陶粒)生产线”。因此,不解决能耗高和烟气处理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着陶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